错误的惩罚方式
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都超乎你的想象。
当众斥责
研究表明:自尊可从婴儿期开始。它可以仅仅因孩子感到安全、被爱和被接受而开始。
当众斥责会极大打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变得敏感、不敢表达、更容易遭遇校园暴力、面对失败很难应付,越做越错。
关小黑屋
这是父母无力管教孩子时,对挫败感的逃避。它不解决任何问题,却寄望于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改正。
关小黑屋最容易破坏安全感,让孩子变得胆小,形成讨好型人格甚至变得自闭。而对有幽闭症的孩子来说,关小黑屋的经历可能成为他一生的噩梦。
关门外反省
有研究表明,把犯错的孩子粗暴地关在门外,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哪怕成年后,他们仍然会患得患失,不相信爱不敢爱。
同事J小时候有次犯错被推出门外,任她怎么哭着砸门妈妈都不开。J说虽然事情过去很久很久了,久到记不清事情的原委,但被关在门外痛哭、恐惧、无助的经历,至今回忆起来,心里某个角落都还会有真实的痛感。
打一顿
AAP(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父母或监护人不要打孩子,「打」不会教授给孩子责任感和自制力,反而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和愤怒感。比如经常被打的孩子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能会更容易打别人。
另外,AAP认为,体罚不仅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尤其是18个月以下的孩子),也可能影响大脑发育。一项研究发现,多次被打屁股的孩子灰质少(灰质: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智商测试中,他们的灰质表现低于同龄人。
比较、诉苦
和别人家孩子比较,以及极力向孩子诉说自己的不容易,或许可以达到让孩子懂事、努力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内向甚至更叛逆,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02
—
如何正确惩罚孩子?
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那孩子犯错该怎么正确惩罚?
| 设立惩罚角
在家里某个安全的角落设置一个「反省角」或「情绪宣泄角」(名字自拟)。
这个反省角可以单纯让孩子罚站或罚坐,也可以布置一个软垫一个书桌一支画笔几张纸,让情绪激动的孩子随便画点写点什么宣泄一下情绪。
这个“惩罚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冷静、平复情绪。而不是合理化家长的情绪。
所以,请不要用威胁、情绪化的语气对孩子说:
“再不听话就去罚站!”
“看看你干的好事,滚去罚站”
“我看你是又想罚站了!”
……
提前跟孩子约定好可能需要罚站的情形。如果他犯错,尽量用温和坚定的口吻提醒他:
“今天你总是乱发脾气,妈妈也没猜到你为什么不高兴。我觉得你需要静一静,到「宣泄角」先自己消化一下,等你情绪好一点,我们再沟通好吗?”
等孩子平静下来,我们要及时沟通、安抚、拥抱。
| 没收孩子物品或收回某项权利
对孩子来说,最严厉的惩罚可能不是被“打”,而是不让他玩想玩的东西,不给他吃想吃的零食。
比如:
孩子乱扔玩具,可以把他扔的玩具收起来,一天之内不可以再玩;
孩子不好好吃饭,可以告诉他零食今天也会被取消,肚子饿也不可以吃;
……
提前跟孩子说明事情严重性,并且告知他:即便哭闹,爸爸妈妈也不会妥协。
| 打手心或屁股
这里说的“打”,可不是指家长气急之下抄起什么工具就给孩子一顿揍。
我们可以提前用旧报纸卷成一个纸棒,赋予它一个名字,比如:警惕棒、惩戒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醒。
当然,队友犯错也可以用它打之以儆熊孩子(开个玩笑,打队友还是要关起门来偷偷揍啊)。
| 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孩子犯错,不仅需要让他明确后果,更要教他承担责任。